查看原文
其他

欧洲系列 — “希波战争”之“萨拉米斯海战”

温骏轩 地缘看世界 2022-12-19

在温泉关被攻破之后,雅典人其实也已经明白,即使伯罗奔尼撒同盟,愿意帮助他们打造陆地防线,雅典能守住的可能性也很低了。因此,在波斯大军穿越底比斯南下之时,雅典城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,人员都被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隐藏了起来。至于以雅典为主的希腊联合舰队,则停靠在雅典西侧的“萨拉米斯岛”东岸。  此时的雅典,实际上已经把宝全部压在了海军身上。当然,波斯人现在还有600艘战舰,并且在南下过程中,陆续还有后续船只补充。如果纯拼实力的话,希腊人的胜算渺茫。不过雅典人敢于一战,也自有他们的道理。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,萨拉米斯岛西接科林斯地峡,东临雅典。它与两块陆地之间的,仅仅依靠两条狭窄的水道分割。其中希腊联合舰队停靠的东则水道,被称之为“萨拉米斯海峡”(岛与陆地之间的海湾,就是“萨拉米斯湾”了),而这也正是雅典人选定的决战地点。  雅典人之所以把海战地点,选定在萨拉米斯海峡,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与雅典隔岸相对,而主要是因为海峡够窄(宽处不过两公里)、够曲折(内部还有小岛相间)。对于数量和吨位占优的波斯海军来说,宽阔的海面更能体现他们的优势。如果进入到这样狭窄海峡的话,这些优势就很可能转变为劣势了。  有句老话叫做“船小好调头”,用来形容希腊海军的特点,是再合适不过了。虽然希腊海军的吨位,普遍比波斯小,但吃水浅,速度快的优势,能够让他们迅速调整到波斯军舰的侧面,以包铜的舰首连接撞击对手的船浆、船腹,直接将敌舰撞沉。当然,如果是在开阔水面对峙,波斯军舰完全有时间,在希腊军舰绕向自己侧面时,将舰首调整过来。而如果波斯人的军舰,必须在狭窄海峡中拥挤前行的话,那么它们将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调整自己的方向,尤其是希腊军舰本身并不是在正面等待迎击,而是先潜伏于萨拉米斯岛东岸的海湾中,静待对手鱼贯而入(将侧面暴露在自己的面前)。  雅典人能够想出这样,利用地利扬长避短的战术,源于他们对海洋的了解。一直以来,在军队建设上有一种说法,叫做“十年陆军,百年海军”。所谓百年的说法,正是源于海军及海洋意识的建立,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而后一点,恰恰是波斯人最为缺乏的。尽管之前波斯海军,一而再。再而三的遭遇风暴,表面看只是个运气问题,但从根源上看,波斯人之所以大概率的碰上这些倒霉事,就是因为他们不熟悉海洋规律和敬畏海洋。据说在波斯大军架桥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时,由于海浪太猛而影响了工程进度。波斯帝国的统治者薛西斯,甚至下令鞭打海面,以示惩罚。我们一直在说,人很难改变环境,但可以适应环境。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,在陆地风光无限的波斯人,并没有主动去适应海洋,学习相关知识的想法。  好了,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雅典人的战术了。当下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阻止伯罗奔尼撒人,带着半数军舰驶离萨拉米斯海峡,去保卫那条正在兴建的“科林斯长城”。雅典人一方面向斯巴达人说明了自己的战术,另一方面也告诉他们,一旦战场摆在了科林斯地峡以东宽阔的海面上(伯罗奔尼撒半岛与阿提卡半岛之间的海湾,叫做“萨罗尼科斯湾”),波斯海军将完全占据优势。如果那样的话,雅典将不会赌上自己的老本,而是会带着雅典公民,移民至亚平宁半岛(意大利)南部。  雅典人这样说,并非完全是在威胁斯巴达。因为早在公元前8——6世纪,希腊文明复兴之后,希腊各城邦就开始向外扩张贸易殖民点了,与希腊半岛相邻的意大利半岛,也是希腊殖民链条的延伸目标。与在小亚细亚半岛的情况一样,希腊人不管移民到哪个板块,都是在沿海建立据点,并最终扩张成新的城邦。雅典人之所以扩充海军,除了备战波斯以外,也是为了给自己留后手,因为他们很容易感觉到,自己的陆地防御力,远不如伯罗奔尼撒人。  被雅典纳入后备计划的亚平宁半岛殖民地,叫作“锡巴里斯”(Sybaris)。大家肯定注意到了,亚平宁半岛的轮廓,酷似一只高跟皮靴。而锡巴里斯的位置,就是在这只皮靴的前掌转折处。当然,你还有更为简单的定位方法,就是在谷歌地图上输入它的中文或者英文名(也可以是意大利文Sibari,及它的中文译名“锡巴里”)。  今天的重点,并不是解读亚平宁半岛的地缘结构了。等到希腊退居二线,罗马登上地缘政治舞台后,我们有大把的时间来了解这只“靴子”的前世今生。现在,我们只需知道,相比在科林斯地峡驻防,准备死守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人,雅典人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——远走他乡。  对于斯巴达人来说,雅典人这样做,无异于釜底抽薪。伯罗奔尼撒人当然清楚,如果没有了雅典海军,自己和同盟那一百多艘战舰,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机会战胜波斯海军的。即使波斯人,不利用海军来攻击科林斯地峡的侧翼,海权在手的他们,也可以南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任意一个点(这样防守科林斯地峡就没有意义了)。在这种情况下,斯巴达人也不敢轻言,将海军撤出萨拉米斯海峡了。  回过头去我们再看波斯人的决策。当希腊人还在争吵,到底是应该在萨拉米斯海峡海战,还是依托科林斯地峡陆战时,波斯海、陆两军也已在雅典城下会师了。对于波斯大军下一步的方向来说,其实也有海、陆两个选择:一是以陆军为主,南攻入科林斯地峡。同时海军从旁策应;二是先集中舰队,攻灭萨拉米特海峡的希腊联合舰队。至于波斯人到底会怎么做,我们再接着分析。

按照正常思维,波斯人是不可能无视希腊海军在自己的后方存在,而集中力量攻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。不过基于波斯人最近在海上的一系列遭遇,薛西斯原来爆棚的信心,也有些动摇了。换句话说,波斯之王虽然仍然对自己强大的陆军,有能力征服希腊半岛的每一寸土地充满信心,但已没有十足的把握,能够在海上完胜希腊人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扬长避短,以陆地攻坚为主的方案,反而会更为稳妥。当然,不主动出击希腊海军,并不代表波斯海军就不需要做好海战的准备了。只是不需要冒险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,在自己不熟悉的地形条件下与对手决战罢了。  如果波斯人真这样做了的话,雅典人的计划就完全落空了。因为他们敢与波斯海军一战的信心,源自于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的地形。一旦波斯人不上套,一味强攻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话,那么就算雅典人还沉的住气,那些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,肯定也得撤回去了。虽然他们肯定不会认为,自己有力量与波斯海军一战,但有船的话,最起码有机会有城破之前,把自己的国民转移到海外殖民地去(雅典人自己也做了这样的后备方案)。即使雅典人能够说服所有城邦的舰队,还是拼死与波斯海军一战,离开萨拉米斯海峡的保护,在宽阔海面上,吨位和数量都远超自己的波斯海军,也会更有机会获胜。  现在看起来,雅典人要做的事情已经很明确了,那就是在伯罗奔尼撒人的军心因家乡受到强攻而出现动摇之前,诱使波斯海军主动进入萨拉米斯海峡。事实上,绝大多数波斯将领也正是这样的想法,毕竟波斯人的优势太明显了,看起来并没有理由放过这些漂泊在海上的对手。问题是,就象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,薛西斯本人觉得专注于陆地,不去冒险与希腊人决战的少数派意见也有道理(少到只有一个人这样建议)。  做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,薛西斯不管做出什么样的决定,他的军队都会执行下去。然而对于希腊联军来说,情况就要复杂的多了。雅典人虽然在联合舰队中占据了绝对优势,但却必须花费精力,来想办法让伯罗奔尼撒人跟自己捆在一起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雅典人甚至主动派出“内奸”向波斯人通风报信。告诉对手希腊人已经军心涣散,准备随时从海峡中出逃,此时攻进去定能关门打狗,一举歼灭希腊海军(要是放走了,就没办法全歼了)。  事实上,雅典人所透露的消息也是实话,这也是薛西斯为什么相信了的原因(他也探听到伯罗奔尼撒人想撤的消息)。自己的实力占据绝对优势,对手又军心涣散。看起来实在是没有理由,把已经自己掉在锅里的鸭子给放走了。正因为如此,薛西斯终于做出了,在萨拉米斯海峡全歼希腊联合舰队的决战命令。  为了全歼对手,波斯人将从埃及赶来增援的200艘战舰,派往了萨拉米斯西。以避免希腊海军从萨拉米斯岛与科林斯地峡之间的水道出逃。而为了不让埃及舰队从后方主动攻击自己,希腊联合舰队中的科林斯人(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),被派往了这个方面与之对峙。至于双方舰队的主力,现在都已经把萨拉米斯海峡,锁定为决定的地点了。  当从雅典南部离岸出发的波斯主力,进入萨拉米斯海峡后,雅典人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。一切正如我们之前所预设的那样,舰体庞大且数量众多的波斯舰队,在狭窄的海峡中缺乏机动性。而萨拉米斯岛东岸侧击而来的希腊舰队,利用机动灵活的优势,不断用铜质的舰首撞击波斯军舰的腹部。  最终这场被载入史册,并被认为拯救了希腊甚至西方文明的“萨拉米斯海战”,一共进入了七八个小时。在希腊人的猛烈攻击之下,波斯方面最少损失了200艘以上的战舰。更为重要的是,当战局朝着有利于希腊人的方向发展时,出于保全实力的想法,那些非波斯嫡系的舰只,开始脱离战场。最先这样做的,就是当年与雅典人并肩作战,后来被迫投降波斯的爱奥尼亚人。  萨拉米斯海战的失败,严重打击了薛西斯的信心。加上之前的几场海难,波斯人终于相信了,自己在海上并不像自己在陆地上那般强大。更为致命的是,希腊人现在掌握了制海权,。一旦他们北上达达尼尔海峡,切断陆军后路的话,那么不用等到补给断绝,那些收到消息的属国军队,估计自己就先乱起来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薛西斯下达了全面后撤的命令。  波斯人肯定没有预料到,自己精心准备了十年的这场远征,会这么快就惨淡收场。很显然,他们也没有制定后撤的计划。可想而知,如此庞大的军队,在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下,会呈现出怎样的混乱。最终薛西斯和海军剩下的舰队,并没有象来时那样与陆军伴行,而是横穿爱琴海,回到了小亚细亚半岛。这也使得只能原路返回的陆军,陷入了缺乏补给的境地,饥饿和疾病让波斯军队蒙受了巨大损失。至于波斯人的损失到底有多大,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数字(因为那些属国军队大都直接逃回去了)。  估计看到这里,很多人会为波斯人感到惋惜。如此强大的波斯陆军,还没怎么真正战斗过,就因为海军的失利自乱阵脚了。要是象后来二战中的日本军队那样,陆、海两军各管各的,陆军难道就没有可能“以战养战”,在阿提卡半岛与伯罗奔尼撒半岛找持久战了吗?事实上,波斯方面也的确有人这样想,并最终这样做了。而真正的陆地决战,也即将拉开的序幕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